众所周知,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全球汽车零部件公司2018最新排行榜前十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3家来自德国。因此,德国同行的业绩与发展动向对于中国竞争者来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文推出了汽车零部件销售额全德排名前18位的企业名单,并简要分析了前10位公司的息税前利润率及运营情况,形成拙文供业内人士参考。
德国汽车零部件公司2017销售额排名(单位:亿欧元)
注:11~18企业中文名称:埃贝赫,德科斯米尔,曼胡默尔,伟巴斯特,莱尼,英飞凌,克诺尔和莱茵金属汽车。
18家入榜企业中有14家总部位于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有3家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1家位于下萨克森州的首府汉诺威。这18家企业按销售额名次顺序在德国地图上分布如下:
10
博泽集团
德国著名家族企业、汽车座椅、车门以及电机制造商博泽2017年全球销售额62.69亿欧,同比增长2.6%。博泽中国区去年销售额超过90亿人民币,9年内增长3倍!东风博泽(武汉)合资公司去年6月开建,太仓新厂即将投产。博泽新总裁Kurt Sauernheimer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在华投资5.75亿欧。
博泽集团是一家技术导向性公司,为了进一步明确集团发展方向,德国人将logo从原先的“Technik für Automobile” 改为“Excellence in Mechatronics”,意在做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佼佼者。不仅如此,博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也颇有建树,其智能有机复合板材深受德系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大众的青睐。
9
本特勒集团
总部位于德国帕德博恩的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制造商本特勒集团2017年汽车业务全球销售额为62.96亿欧,较2016年增长7.1%。汽车事业部下辖三大业务底盘与模块、车身结构和排气系统销售额分别为35.27亿欧,18.95亿欧和7.15亿欧,同比实现全面增长。
本特勒新CEO Ralf Göttel上任后,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发展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辆热管理业务。据悉,本特勒已在集团投建了全新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底盘生产线,并于巴伐利亚州的东部城市Schwandorf生产动力电池托盘。本特勒中国区电动汽车底盘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获得多个项目。
8
海拉集团
海拉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海拉集团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极具创新性的汽车照明和电子部件及系统。此外,海拉集团售后业务部是欧洲最大的汽车零件、配件、诊断和服务贸易机构之一。公司还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来生产全套的汽车模块、空调系统和电气系统。在 2016/2017 财年,其盈利持续增长,实现销售和利润双增长。初步数据显示,汇率和资产组合调整后的销售额增长 4.3%。计入汇率的影响以及撤资工业照明及航空照明业务影响后,报表合并销售额增长 3.7%,达 66 亿欧元左右(去年为 64 亿欧元)。
海拉首席执行官 Rolf Breidenbach 博士表示:“我们的销售额如预期一般强劲增长,这要归功于我们着力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尤其是本财年的下半年的新产品发布。这些新产品线适时推出,对我们大幅度提高利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终,海拉集团 2016/2017 财年调整后EBIT(息税前利润)提高了 12%,达到 5.34 亿欧元左右(去年为 4.76 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因此上涨 0.6 个百分点,达到 8.1%。计入特殊项目后,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 20.8%,约为 5.07 亿欧元(去年为 4.2亿欧元)。因此,继去年达到6.6% 之后,本财年的息税前利润率进一步提高至 7.7%。
海拉于1982年开始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并于1992年实现了中国本土化生产。目前,海拉在华所设的14处生产、研发与管理机构,其中包括3个合资公司;拥有4,8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1000多名专业研发人员。海拉中国主要为汽车行业研发和生产照明及汽车电子产品及系统,同时也为汽车售后市场提供维修、备件及服务。
7
蒂森克虏伯
蒂森克虏伯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多元化工业集团。分布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5.5万名员工专注于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智能的工业流程和服务。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精神是集团取得成功的基石。集团2016/2017 财年的销售额达430亿欧元。
时至今日,蒂森克虏伯集团在华下属30余家生产企业、合资公司和代表机构,投资总额超过150亿人民币,员工近18,000人。2016/17 财年在中国区总销售额达30亿欧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除德国本土以外集团最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近年来,本土化的发展和本土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成为了集团在华战略的重中之重。过去五年,集团在中国投资额超过5亿欧元,并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6
舍弗勒
德国著名家族企业——舍弗勒集团汽车事业部2017年营收高达109亿欧,同比增长5.1%。2017年,舍弗勒汽车事业部下辖四大业务销售收入全线增长: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底盘系统和售后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27.9亿欧(+5.3%),46.2亿欧(+6.3%),15.9亿欧(+3.6%)和18.7亿欧(+3.4%)。
电驱技术在被舍弗勒定位为集团未来三大支柱之一。2017年初,舍弗勒在北美车展上亮相了其最新的“高性能48V”电驱后桥。2017年11月,舍弗勒全球首个P2混合动力模块在太仓工厂投产,该模块将率先装配在长安逸动新能源车上。12月3日,搭载舍弗勒轮毂电机的奥迪ABT车队力夺全球电动方程式大赛香港站冠军。
为了进一步凸显电驱动的重要性,2018年1月1日舍弗勒电驱业务单元正式成立。与德国同步,舍弗勒大中华区2018年也将在上海安亭建立一个全新的电驱研发中心,不断加强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目前舍弗勒在中国市场已获得大量电动和混动项目。
5
巴斯夫
巴斯夫与大中华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从那时起巴斯夫就是中国的忠实合作伙伴。
作为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截至2016年底,巴斯夫在大中华区共有生产基地26个(不包括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巴斯夫主要的投资项目位于南京、上海和重庆,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其中巴斯夫上海创新园更是全球的研发枢纽。
2017年,巴斯夫大中华区销售额达到73亿欧元(按客户所在地),截至年底员工人数为8982名。 目前,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
4
马勒
由马勒兄弟一手创建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马勒2017年销售额达128亿欧元,同比增长3.8%。2017年马勒成功研发48V双电机驱动系统,并装配在一台以MEET命名的概念车上。在电驱动领域,马勒已具备丰富的产品线:功率电子装置、电子空调压缩机以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模块等等。
2018年2月1日,马勒第三事业部负责人Jörg Stratmann博士从前去采埃孚就职的Wolf-Henning Scheider手中接过集团帅印,并就此拉开了马勒下一轮变革的序幕。目标是,加速剥离马勒现有的活塞、连杆和滤清等内燃机相关的产品线,全力推进高附加值的热管理、电驱动、功率电子等前沿业务。
3
采埃孚集团
德国汽车变速器、主动与被动安全以及电驱系统制造商采埃孚集团2017年营收高达364亿欧,较前年增长3.6%。
在前任CEO Stefan Sommer博士的带领下,采埃孚乘用车动力总成+底盘、商用车技术、电驱动、主动与被动安全等主营业务2017销售额分别为152.1亿欧(+5.3%),31.72亿欧(+7%)、9.24亿欧(+7%)和139.7亿欧(+2.4%)。
随着2017财年的圆满结束,为了对员工进行激励,采埃孚向每位德国本土职员(包含原TRW职员)发放1480欧的奖金。
2
大陆集团
德国大陆集团发布的2017年度主要财务数据显示,集团全年销售额440亿欧元(约546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8%,息税前利润率高达10.8个百分点。大陆首席财务官Wolfgang Schaefer自信地说:“2017年大陆集团8%的营收增幅明显高于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与利润同比呈现十分强劲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汽车事业部、康迪泰克以及冬季轮胎业务的全面飘红。”大陆集团预计,2018年销售额将突破470亿欧元(581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将轻松达到约10.5%。
从各大事业部来看:汽车底盘与安全、动力总成以及内饰销售额分别为98亿欧(+10.4%),77亿欧(+5.6%)和93亿欧(+9.2%)。轮胎事业部113亿欧(+5.3%),Conti-tech 6亿欧(+8.1%)。
在集团总裁Elmar Degenhart博士(上图)的带领下,集团飞速发展也为股东带来了巨额的回报!作为在法兰克福证交所的上市公司,大陆集团的股票在去年内猛增了22.5%。大陆集团的股东们可谓乐开花了。与此同时,大陆集团全球员工都能从公司业绩增长中获益,其中德国本土员工每人年终奖金为1141欧,同比增加85欧。
1
博世集团
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各项科技的集大成者——德国博世集团2017年总销售额达780亿欧,同比增加了约50亿欧。其中汽车相关业务销售额再创新高,达474亿欧(+7.8%),远高于汽车行业的平均增幅。
在Denner博士的带领下,博世集团的利润水平较前年大幅提升了23.2%,达53亿欧。与此同时,集团的研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也保持在了10%的高位。凭借多年累积的雄厚财力以及在系统集成、芯片研发制造与工业4.0等领域所具备的强大实力,博世将重点研发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及驾驶辅助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