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一直是一种千疮百孔、伤黑累累的存在。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14日,由于安全气囊和发电机存在隐患,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正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33万辆汽车。
菲亚特克莱斯勒表示:“正在召回的约77万辆SUV由于布线问题,可能导致驾驶侧的安全气囊意外弹开”。此故障导致五起轻伤事故,无车祸发生。菲亚特克莱斯勒还表示,短路的线路主要存在于线路和方向盘的接缝处,不仅会导致安全气囊意外弹开,还可能造成挡风玻璃雨刮器失灵或意外工作。
又是一起因为安全气囊问题的召回事件。
因“安全气囊”门而债务缠身的Takata Corporation高田集团已于6月26日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在美国的子公司TK控股公司也于6月25日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
安全气囊,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一直是一种千疮百孔、伤黑累累的存在。
首先,尽管业界呼吁多年,但至今仍没有出台安全气囊的国家标准。国家只是于2006年4月出台了3项涉及安全气囊零部件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它仅规定了单独某一零部件的试验方法等,属于零部件在装配前的试验标准,而不是整个安全气囊集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它并不能作为判定气囊制造质量是否合格、气囊与具体车型是否相匹配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判定事故发生后安全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依据。而美国、欧洲、日本在安全气囊方面早有相应法律法规,如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有关安全气囊的内容已多次更新。
其次,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虽将汽车汽车零部件纳入召回体系,但引发零部件缺陷的原因错综复杂,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责任难以判定,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评判的公正性,法规执行起来比较难。法规缺少执行细则,所以至今未见一起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召回案例。而欧美市场自高田事件之后,高田、KSS、大陆均有针对安全气囊及相关配件的召回措施,以提升车辆安全性。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