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车展刚刚过去,让人眼花缭乱的新车一箩筐的摆在我们面前,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拿出了自己的重磅车型。逛完一圈车展,收起视觉盛宴的享受感,我开始思索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到底还存在着什么样的差距?为此,我掏出了一把间隙尺,揪着车身缝隙这一点给大家调查一下他们各自的车身工艺水平……
—— 为什么简单几条缝隙能反映整车制造工艺?
我们知道汽车是一个钢铁机器(当然少部分车型也会采用铝合金车身),它的底盘和车身由大量的钢板冲压打造。从一个个零部件拼装成完整的车辆,需要一级一级地控制尺寸公差,才能打造出一台看起来外观平整、细节精致的产品。
冲压线出来的零部件需要训练有素的员工在生产线的末端对其打磨和检查,将有质量缺陷的筛选出来。当然,经过这一环节后还会有一定比例的精细化抽检,哪怕是0.1mm的误差也会被发现。
——缝隙越小和缝隙越均匀代表着什么?
严格来说,缝隙肯定不能是越小越好,缝隙过小了,可能后期部件之间会因为外力或者变形而发生干涉,出现挤掉漆等现象;缝隙越均匀肯定是越好了,均匀的缝隙会让车辆看起来更美观。当然,车企不同定位的产品在缝隙大小和均匀度的标准设定上不同,不同部位的缝隙设定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开合强度比较大的门缝设定的值会比开合强度小的门缝较大一些)。
因此,我们通过测量缝隙大小的平均值和单条缝隙的最大差值,从两个维度来调查车展上展车的情况,前者是反映车型本身设定的标准值大小,缝隙平均值来体现追求工艺的精细度;而后者是通过单条缝隙的均匀度来反映车型对标准值的工艺把控。
总之,我们只需要量一量车身的几道缝隙,便能以小窥大简单了解到车企的车身制造水平。OK!废话不多说了!我们来看看在车展上进行的一次小调查!
—— 一张图展示车展15款中外品牌SUV车身缝隙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