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车市洗牌之严酷,“网红”如李书福都忧心忡忡。他预测,在未来的中国车市,中国品牌至多占据3个席位,他现在所有努力都是争取让吉利汽车成为其中的一个。
有好事者将稍微有名的新造车企业的LOGO找出来,拼接成一张图,发布在朋友圈,并配上文字说明:老铁们,来猜车标了,不看答案,认全算我输。点开一看,总共也就15个LOGO,数量并不多。但实在惭愧,我只认识其中三个,这是拜这三个品牌最近声音比较多,看多了才记住的。至于其余13个,翻阅答案,企业名字我全部知道,却难以将企业与LOGO联想在一起。
不是我偷懒,实在是新造车企业数量太多,推出时间太短,又不能在马路上见到,记不住再正常不过。其实,大伙不用费尽心思去记。两年后,最多只能有2~3家能够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中国车市的“玩家”,其余不是成为“炮灰”,就是“抱大腿”被收购。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中国车市品牌过剩、车型过剩、产能过剩,没有给后来者留下太多的空间。说有“2~3家存活”下来,还是看在新造车企业的面子上。未来中国车市洗牌之严酷,“网红”如李书福都忧心忡忡。他预测,在未来的中国车市,中国品牌至多占据3个席位,他现在所有努力都是争取让吉利汽车成为其中的一个。
前段时间,共享单车“摩拜”被收购,这可是一度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啊。在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上,“共享单车”已经死掉,这点是确定无疑的。在摩拜之前,小鸣单车运营商广州悦骑无力退还部分押金后也宣告破产了。
共享经济很时髦,然而,至今没有人找得到盈利模式。摩拜已经在共享单车领域一家独大了,依然无法避免失败的结局。特斯拉还没有破产,但在今年第一季度,累计亏损接近8亿美元。与摩拜一样,特斯拉已经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成本越高的死循环。任何商业模式,只有盈利才可以持续。风投之所以看好亚马逊、京东、淘宝,是因为他们能够实现盈利,就算不是短时间内盈利,也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盈利。
回到新造车企业这些“弄潮儿”身上,截至目前,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创新,无论是生产制造端,还是在消费使用端。在创新上,新造车企业连共享单车都比不上,共享单车至少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出行难题。当然,有可能是新造车企业在“憋大招”,要给大伙一个惊喜——真有新造车企业掌舵人在公共场合这样放话!但憋久了,容易内伤,建议还是别憋的好。
底特律福特汽车博物馆中,有一个馆的展示墙上密密麻麻罗列了许多汽车企业的LOGO,大部分是大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但在上世纪30年代,使用这些LOGO的汽车曾经出现在美国马路上奔跑。后来大伙都知道了,美国只剩下三家大型的汽车集团。
摩拜的押金我还没有退,有时候还需要踩单车,最为关键的是押金也就299元,不多,输得起。新造车企业假如杀入到共享汽车领域,押金当然不会那么便宜,至少5000元起,但我私房钱真没那么多,输不起了!